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速。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国未来五年包括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了行业内出现的三大问题:
1、经营模式落后
据相关统计,近年来我国演出服务机构数量增长较快,全国演出服务机构数量由2005年的810家增至2015年的4899家。目前,我国演出公司90%以上属于项目型演出公司,即以操作具体演出项目作为重要的运营方式。项目型演出公司的特点是经营灵活、适应性强、运营费用低,在适应市场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同时这些优势也导致演出行业整体的进入门槛比较低、竞争激烈、抵御风险能力低,因而目前大多数演出公司都还处于低层次的运营方式,属于粗放型经营。因而演出服务的市场也受到限制。
2、经营主体不专业
2004年旅游演出兴起,国内一窝蜂出现各类旅游演出,盲目跟风的结果是演出内容趋同,质量良莠不齐。10年后的2014年,跟风而作的项目面临被市场淘汰。2014年之后儿童剧演出市场的井喷式发展,又从另一侧面暴露出演出机构跟风现象仍然严重的问题。家长对儿童教育意识的提升,使儿童剧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大量制作粗劣、欠缺故事性的作品,使得正处于良好发展态势的儿童剧市场出现粗制滥造、作品良莠不齐等各类问题。因为欠缺专业的儿童剧制作理念,很多非专业儿童剧演出机构常常大量使用眼花缭乱的舞台设计和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不仅对儿童的视力、听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淹没了剧情本身的意义。由于国内儿童剧年龄段细分体系不健全造成儿童剧在创作和市场定位缺失,为投机心理的演出经营单位提供了空间。
盲目跟风不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也给市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投机类演出公司往往以"赚一把"的赌博心态投身市场热门领域,对一些正处于上升发展态势的领域带来恶性冲击。演出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制作精良、定位明确、静心打造的优秀作品,更需要从业者的共同维护。